最近看到不少朋友評論說,一些可靠性評分常年在平均線以下的品牌,銷量反而卻不錯。這個榜單還有參考的價值嗎?”
可靠性評分高的品牌,銷量不見得好,而可靠性評分低的品牌,銷量反而不錯。這似乎有點違背常理。畢竟,大伙們還是希望能買到可靠性高的產品的,至少這樣的產品不會給車主制造麻煩。所以,這位哥們說的情況真的存在嗎?
我總結了美國J.D.Power過去5年的可靠性排名和這些年來美國市場的銷量排名。不可否認,那哥們所說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總體來講,整個市場還是偏向理性的。
這五年,車輛可靠性維持在平均線以上的一共有八個品牌,而這八個品牌在美國的銷量都不算差,例如寶馬和雷克薩斯的年平均銷量位列第二和第三名,而豐田和雪佛蘭則在普通品牌陣型排在前三名。

這八個品牌里,銷量最低的是保時捷,年平均銷量只有5.7萬,但考慮到它是跑車品牌,檔次比BBA高,這里的參考性并不大。普通品牌里,別克的銷量算是較低的,年平均銷量僅20萬輛,位列該陣型的倒數第四名。不過,別克也有其品牌特殊性,畢竟它在美國算得上半個豪華品牌,售價挨近BBA。
如果拋開別克,話題就落在了起亞和現代身上。說實在,現代起亞的銷量在普通品牌里確實不怎么高,平均銷量在六七十萬,比可靠性評分較差的Jeep、日產和本田都要低。
另外,很奇怪的一點是,無論豪華品牌還是普通品牌,榜首的兩位可靠性評分都不算特別高,奔馳在過去5年,只有兩年的評分高于平均線,且都是比較“久遠”的年代——分別是19年和17年;福特更差,只在2020年高于平均線。

這也就驗證了那位哥們所說的話:“可靠性高的品牌,在銷量上,不一定能干過可靠性差的品牌。”不過,通過這五年的數據對比,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可靠性高的品牌,銷量都不會差。現代起亞的銷量放到整個市場去看,也還算是斐然的,銷量榜前十名也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這里或許就有人質疑:“作為一個商業機構,J.D.Power的調查會不會參雜了商業的成分?”這個還真不好說,但是作為全球比較權威和專業的調研公司,美國J.D.Power的調查報告在工商界一直廣受贊譽(中國的就不好說了)。
而且,堅持調研汽車可靠性,且對大眾公開結果的調研機構并不多,除了美國的《消費者報告》,估計就是J.D.Power了。所以,不管你信不信,J.D.Power的VDS是為數不多你能查到汽車可靠性如何的地方了。
事實上,那哥們所說的情況,不單單只出現在J.D.Power的VDS,在《消費者報告》的榜單也同樣存在。例如也是最近才發布的“Which Car Brands Make The Best Vehicles”榜單,在榜首的馬自達,過去五年的年平均銷量只有29萬,排在了倒數第五名。
▲相對而言,《消費者報告》的這份榜單會多元一些,不僅有可靠性評分,也有路試等主觀性的評分。不過,正是有主觀因素,它的客觀性就不如J.D.Power的VDS。
其實,如果你能弄清楚以下兩點,也就能弄清楚銷量和可靠性評分之間的底層邏輯。
首先,汽車通過過去百余年的發展,在三大件的可靠性上基本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或者說各家情況雖然略有差異,但差得不多——現在,三大件還有嚴重問題的,基本都能上熱搜。車輛的問題集中爆發在與行駛沒太大關聯的智能網聯上。
編者按:這里的汽車特指傳統燃油車,或者是混合動力車,并不包括純電動車。今年是J.D.Power自發布VDS 32年來,第一次調研純電動車品牌——特斯拉,不過其成績不太理想——以低于平均線55PP100的成績位列倒數第四名。
最近幾年,關于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的投訴已經不多了,而連續多年占據投訴榜單的是“音頻/通信/娛樂/導航(ACEN)類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媒體系統。就如JD Power全球汽車業務副總裁Dave Sargent所說的:“從擁有一臺車的早期開始,許多所有者就已經在抱怨這些系統存在問題。”
這些問題固然存在,而且有時候讓車主很是苦惱,但并不會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畢竟,在日常使用中,這些功能并不是不能取代的——車載導航不行,那就用手機導航;藍牙連不了,那就聽收音機,用手機免提接電話……換言之,這些問題在汽車上都是小問題,不太會影響品牌的受歡迎程度。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有些品牌的可靠性評分之所以高,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這方面的配置,又或者是在這方面的投入非常少。例如豐田在多媒體上的投入就相對少一些,哪怕是在中國這個如此看重智能網聯的市場上。
功能越多,車輛出故障的幾率也就越大,但同時,其產品魅力也更大。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里,肯定有車企愿意用一些可靠性來換取產品魅力。例如高合HiPhi X那六扇門,好看是好看,但出現故障的幾率也高。

事實上,這一階段已經出現在中國市場。
按道理說,汽車行業的可靠性肯定是日趨完善的。過去5年,美國J.D.Power的VDS行業平均水平是逐年遞減的。中國市場的情況也大體如此,不過在智能網聯剛剛開始爆發的年代,中國市場的汽車可靠性反而出現了倒退的情況——
2017和2018年,J.D.Power中國汽車可靠性報告里,行業的平均水平分別是148PP100和145PP100,都比2016年的多。
這就引出了可靠性和銷量之間的第二個底層邏輯,也即可靠性高的產品,不代表是有魅力的產品。準確來說,可靠性只是組成一款產品魅力值的一部分,其它部分還包括有品牌影響力、性能、設計、價格、售后服務……
這里頭,最能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其實是品牌力。簡單點說,許多消費者只是看著品牌來買車,不太會貨比三家。
在中國,J.D.Power還有魅力指數排名。從標題就能知道,影響魅力指數的因素非常多。
過去一兩年,J.D.Power在中國開展了一系列關于中國消費者購買新車意向的研究,結果顯示,品牌影響力以及品牌與消費者的早期互動在一系列因素中顯得最為關鍵。這或許就是美國J.D.Power的可靠性榜單常有變動,但銷量排行榜的前7位總是雷打不動的原因吧。
那為什么J.D.Power比較出名的調研都是新車質量、可靠性排名,而不是魅力指數排名和品牌影響力排名?原因無他,因為后兩者比較主觀,而質量和可靠性是客觀的,而且是選購過程中難以察覺的。
所以,對于不懂車、只有代步需求的初購用戶來說,跟著可靠性排行榜來買車是沒有問題的,最起碼,不會踩雷。
▲如果你不想走上漫漫維權路,那盯著可靠性評分來買車,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不過,目前中國市場相關的研究機構,可信度還不太高。
可靠性評分雖有優劣,但大都是小問題;可靠性雖然也會影響消費者購買,但還有影響力比它強的因素。以上兩個底層邏輯可以總結成以下一點:可靠性很重要,但在產品嚴重同質化的今天,影響力其實并不大。這或許也是特斯拉這個可靠性欠佳的品牌能走紅的底層邏輯之一吧。
當然,對于無品牌情結、無性能追求的小白用戶來說,可靠性排行榜極具參考價值。另外,我也堅信,可靠性高的品牌必然也能走得更遠,因為市場總歸是趨向理性的。